玉米中后期的五种主要病害管理

2023-08-22 08:32:58

浏览:

玉米中后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,在这个阶段如果发生灾害病情,会对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。那么在玉米中后期,有哪些病情会对玉米产生影响呢?一、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

玉米中后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,在这个阶段如果发生灾害病情,会对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。


那么在玉米中后期,有哪些病情会对玉米产生影响呢?


一、玉米褐斑病


玉米褐斑病是由玉蜀黍节壶菌侵染所引起的、是玉米常见病害。主要危害果穗以下的叶片、叶鞘,可造成叶片局部或全叶干枯,一般减产10%左右,严重时高达40%以上


玉米褐斑病的程度轻重,与温度、湿度这两个条件,密切相关。因为褐斑病流行的前提条件是高温高湿的环境,发病的必要条件是降雨,连续阴雨***有利于发病,并且,病菌孢子的释放和传播都与雨水密切相关,在叶片有雨水的情况下,病菌孢子才能够侵染发病。叶面有雨水,病菌孢子才能侵染发病,***适温度23℃-25℃,此温度下病菌产生孢子量大,孢子的侵染速度快。


症状


叶片上的症状:多数情况下从顶部叶片***发生,初为水浸状退绿圆形或椭圆形小斑,常密集成行并与健康组织相间,分布呈现黄绿条带,而后逐渐变为褐色或红褐色,后期叶片病斑处呈干枯状,病斑表面破裂,散出褐色粉末,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。

叶鞘上的症状:茎上病斑多发生在节的附近,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***多,常密集成行,***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,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,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,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,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,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,遇风易倒折。

如何防治:

使用化学药剂均匀喷雾,药剂选择以下几种,效果***:唑醚·氟环唑、氟环唑、丙环醚菌酯等。

二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


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在华北地区发生的一种危害较大的新病害,主要危害叶片,叶鞘和苞叶。


一般在抽雄后病害迅速扩展蔓延,植株布满病斑,叶片提早干枯,一般减产20%-30%,严重地块减产50%以上,甚至绝收。萌发适宜温度为30-32℃,***适的湿度为超饱和湿度,品种抗病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,苗期抗性较强,1-3叶期很易感病,此病属于成株期病害。在华北地区,该病的发病高峰期是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,于玉米抽雄后。高温、高湿、降雨较多的年份容易发病,并且低洼积水田和连作地块发病较重。


症状:


叶部病斑初为水渍状褪绿半透明小点,后扩大为圆形、椭圆形、梭形或长条形病斑,病斑中心灰白色,边缘黄褐色或红褐色,外围有淡黄色晕圈,并具黄褐色相间的断续环纹。潮湿条件下,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状物


防治:


清洁田园,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和落叶,集中处理或者深耕深埋,减少初侵染来源


选择抗病品种种植。


天气适合发病,田间发病率打到10%时,用25%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,或75%百菌清600倍或50%多菌灵500倍液。


使用氟环唑、唑醚·氟环唑、丙环唑等。


三、南方锈病:


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南方锈病显症期,华北地区夏玉米处于生长中后期,种植密度高、植株高大、田间阴蔽,易造成适温高湿的小生境,利于病菌侵染扩展,从而加重病害流行程度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,短短几天时间,就会造成大量叶片干枯,导致植株提前枯死,籽粒灌浆时间缩短,千粒重下降,已经成为玉米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。锈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,症状较轻者对产量影响不大,重者可减产20-30%。

1、症状与普通锈病相似,但是普通锈病夏孢子堆颜色为锈黄,南方锈病夏孢子堆颜色为橘黄。病原菌侵染后,在叶片上初生褪绿小斑点,很快发展成为黄褐色突起的疱斑,即病原菌夏孢子堆。

2、发病规律高温、多雨、高湿的气候条件适于南方锈病发生,开始多发生于南方和低海拔地区,随风力传播至备份玉米种植区。

3、化学药剂防治:选择使用戊唑醇、丙环醚菌酯、唑醚·氟环唑等

四、玉米瘤黑粉病:


玉米瘤黑粉病的病原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或在病株残体上越冬,成为翌年的侵染菌源。冬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,冬春干燥冬孢子不易萌发,也不易失去活力而死亡。病菌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~26℃,侵入的适温温度为26~35℃,在水滴中或在田间相对湿度98%~100%的条件下都可以萌发。病害流行适宜温度为26~34℃。前旱后湿以及高温的气候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。

玉米瘤黑粉病化学药剂防治:选用氟环唑、唑醚·氟环唑、戊唑醇等


五、大斑病:

大斑病的主要症状是危害玉米的叶子,在玉米生长的整个阶段都可能会感染上该病症。但是一般情况下,在玉米抽穗的后期病发几率较大。

大斑病是从玉米的下部叶片开始蔓延。发病时,产生退绿型病斑或萎蔫型病斑,出现小椭圆形黄色或青灰色水浸状斑点,后沿叶脉回两边发展,形成中央黄褐色,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(典型症状),病斑宽1-3厘米,长3-20厘米。

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都可能发生玉米大斑病,但大多数情况下,玉米苗期通常不会出现发病,往往在玉米生长中后期,尤其是抽穗以后在8-9月份雨量、雨日大,天气潮湿,光照不足,植株光合作用、抗病力降低,有利干病菌产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和病害的发生发展,遇多雨年份,病害流行速度更快,短期内可造成整株叶片枯死。

化学药剂防治:选用吡唑醚菌酯、唑醚·氟环唑、氟环唑、戊唑醇等。
















作者: 河南爱邦农种业有限公司
0
玉米中后期的五种主要病害管理
玉米中后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,在这个阶段如果发生灾害病情,会对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。那么在玉米中后期,有哪些病情会对玉米产生影响呢?一、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
长按图片保存/分享
文章推荐

玉米中后期的五种主要病害管理

发表时间: 2023-08-22 08:32:58

作者: 河南爱邦农种业有限公司

浏览:

玉米中后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,在这个阶段如果发生灾害病情,会对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。那么在玉米中后期,有哪些病情会对玉米产生影响呢?一、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

玉米中后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,在这个阶段如果发生灾害病情,会对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。


那么在玉米中后期,有哪些病情会对玉米产生影响呢?


一、玉米褐斑病


玉米褐斑病是由玉蜀黍节壶菌侵染所引起的、是玉米常见病害。主要危害果穗以下的叶片、叶鞘,可造成叶片局部或全叶干枯,一般减产10%左右,严重时高达40%以上


玉米褐斑病的程度轻重,与温度、湿度这两个条件,密切相关。因为褐斑病流行的前提条件是高温高湿的环境,发病的必要条件是降雨,连续阴雨***有利于发病,并且,病菌孢子的释放和传播都与雨水密切相关,在叶片有雨水的情况下,病菌孢子才能够侵染发病。叶面有雨水,病菌孢子才能侵染发病,***适温度23℃-25℃,此温度下病菌产生孢子量大,孢子的侵染速度快。


症状


叶片上的症状:多数情况下从顶部叶片***发生,初为水浸状退绿圆形或椭圆形小斑,常密集成行并与健康组织相间,分布呈现黄绿条带,而后逐渐变为褐色或红褐色,后期叶片病斑处呈干枯状,病斑表面破裂,散出褐色粉末,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。

叶鞘上的症状:茎上病斑多发生在节的附近,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***多,常密集成行,***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,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,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,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,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,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,遇风易倒折。

如何防治:

使用化学药剂均匀喷雾,药剂选择以下几种,效果***:唑醚·氟环唑、氟环唑、丙环醚菌酯等。

二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


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在华北地区发生的一种危害较大的新病害,主要危害叶片,叶鞘和苞叶。


一般在抽雄后病害迅速扩展蔓延,植株布满病斑,叶片提早干枯,一般减产20%-30%,严重地块减产50%以上,甚至绝收。萌发适宜温度为30-32℃,***适的湿度为超饱和湿度,品种抗病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,苗期抗性较强,1-3叶期很易感病,此病属于成株期病害。在华北地区,该病的发病高峰期是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,于玉米抽雄后。高温、高湿、降雨较多的年份容易发病,并且低洼积水田和连作地块发病较重。


症状:


叶部病斑初为水渍状褪绿半透明小点,后扩大为圆形、椭圆形、梭形或长条形病斑,病斑中心灰白色,边缘黄褐色或红褐色,外围有淡黄色晕圈,并具黄褐色相间的断续环纹。潮湿条件下,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状物


防治:


清洁田园,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和落叶,集中处理或者深耕深埋,减少初侵染来源


选择抗病品种种植。


天气适合发病,田间发病率打到10%时,用25%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,或75%百菌清600倍或50%多菌灵500倍液。


使用氟环唑、唑醚·氟环唑、丙环唑等。


三、南方锈病:


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南方锈病显症期,华北地区夏玉米处于生长中后期,种植密度高、植株高大、田间阴蔽,易造成适温高湿的小生境,利于病菌侵染扩展,从而加重病害流行程度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,短短几天时间,就会造成大量叶片干枯,导致植株提前枯死,籽粒灌浆时间缩短,千粒重下降,已经成为玉米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。锈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,症状较轻者对产量影响不大,重者可减产20-30%。

1、症状与普通锈病相似,但是普通锈病夏孢子堆颜色为锈黄,南方锈病夏孢子堆颜色为橘黄。病原菌侵染后,在叶片上初生褪绿小斑点,很快发展成为黄褐色突起的疱斑,即病原菌夏孢子堆。

2、发病规律高温、多雨、高湿的气候条件适于南方锈病发生,开始多发生于南方和低海拔地区,随风力传播至备份玉米种植区。

3、化学药剂防治:选择使用戊唑醇、丙环醚菌酯、唑醚·氟环唑等

四、玉米瘤黑粉病:


玉米瘤黑粉病的病原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或在病株残体上越冬,成为翌年的侵染菌源。冬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,冬春干燥冬孢子不易萌发,也不易失去活力而死亡。病菌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~26℃,侵入的适温温度为26~35℃,在水滴中或在田间相对湿度98%~100%的条件下都可以萌发。病害流行适宜温度为26~34℃。前旱后湿以及高温的气候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。

玉米瘤黑粉病化学药剂防治:选用氟环唑、唑醚·氟环唑、戊唑醇等


五、大斑病:

大斑病的主要症状是危害玉米的叶子,在玉米生长的整个阶段都可能会感染上该病症。但是一般情况下,在玉米抽穗的后期病发几率较大。

大斑病是从玉米的下部叶片开始蔓延。发病时,产生退绿型病斑或萎蔫型病斑,出现小椭圆形黄色或青灰色水浸状斑点,后沿叶脉回两边发展,形成中央黄褐色,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(典型症状),病斑宽1-3厘米,长3-20厘米。

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都可能发生玉米大斑病,但大多数情况下,玉米苗期通常不会出现发病,往往在玉米生长中后期,尤其是抽穗以后在8-9月份雨量、雨日大,天气潮湿,光照不足,植株光合作用、抗病力降低,有利干病菌产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和病害的发生发展,遇多雨年份,病害流行速度更快,短期内可造成整株叶片枯死。

化学药剂防治:选用吡唑醚菌酯、唑醚·氟环唑、氟环唑、戊唑醇等。
















玉米中后期的五种主要病害管理
玉米中后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,在这个阶段如果发生灾害病情,会对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。那么在玉米中后期,有哪些病情会对玉米产生影响呢?一、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
长按图片保存/分享
0
近期新闻

联系我们

邮箱: Abnzyyxgs@126.com

地址: 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与广电南路交叉口格林融熙26楼 

Copyright © 河南爱邦农种业有限公司  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22017904号-1

Copyright © 河南爱邦农种业有限公司    

备案号:豫ICP备2022017904号-1

在线咨询
TOP
在线咨询
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二维码
热线电话
150-3719-9612
上班时间
周一到周五
E-mail地址
Abnzyyxgs@126.com
二维码
扫码关注
TOP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使用企业微信
“扫一扫”加入群聊
复制成功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我知道了